人物 | 柳冠中谈Sora:从看山是山、看山不是山,到一览众山小
近日,OpenAI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,可以用文字指令生成长达1分钟的高清视频。继文本、图像之后,OpenAI将其先进的AI技术拓展到了视频领域。 搜狐文化特邀“中国工业设计之父”柳冠中,解读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科技与技术进步对设计会产生哪些影响。 以下为柳冠中教授采访精华部分。
这个我觉得咱们现在有点杞人忧天了,其实不用过度地担心,而应该思考我们今后怎么办,怎么适应。
所以人的指令很重要,人对它下了什么指令,它就必须反应什么,指令是一个表面的东西,所以当我们的指令不好、不彻底,就会出现大的笑话。比方我随便说一个,麻婆豆腐,它可能做出来就是一个老太婆跟一锅豆腐。或者我们说豆腐脑,它觉得是一个人的脑子跟豆腐。
由于有了AI,我们人要做AI做不了的事情,我们要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情,也就更加强调了人要更像人。更像人什么?刚才说人跟动物的差别是什么?我们的体力,我们视力,我们的力气都不如动物,我们力气也不如机器,但是人的脑子厉害,像我们未来脑力劳动的所谓的认知要求提高了,我们认识问题更加尖锐,我们提的问题更加准确,我们就会少犯错误,否则AI出现了一大堆谎言,你提出了问题,它给你一大堆乱七八糟的,它自己会撒谎,它会弥补谎言,越来越糟糕。
所以这是对人来说,我们的认知能力这方面的提升,对我们当前尤其我们的教育更加提出来人要更像人。人的优势是什么?我们能思考,我们还有良心,我们想办法要跟自然共处,而不要去想办法让机器代替人,那样人就成了机器了,那我们根本没有机器厉害,而这就恰恰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更深重的任务。我现在一直在强调最近这几年讲的——“认知逻辑”“认识论”,认识社会、认识自然、认识人自身的能力,而不是跟着走,一定要思考。而这个思考能力又是中国的智慧。
第一个“看山是山”,假设我们现在是个旅游者,是个旁观者。我看山是山,这山多雄伟,多巍峨,这是一种感知,就是我们见山的体验,你的身体的体验。
但是研究者、思考者必须进到第二个认知论层次“看山不是山”。这时候在我面前虽然是山,但是我看到的是什么?山背后的所有的东西。山怎么形成的?是大陆漂移,是火山爆发,是地壳变动,是地震;我研究了山上的植被,它的植被的规律是什么;我还研究山体石头的成分是火成岩,还是沉积岩;又要研究此山形成的历史沿革、预想灵山脉、平原、海洋的关系……这样,我去研究的不是山,而是山背后所有的相关信息,就像我们说一叶知秋,我的眼睛通过山,我可以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信息,是我的破译能力跟思考能力,这是我们第二层次,看山不是山的层次,这是认识论最重要的阶段。
正因为我经历了“看山不是山”的思考研究过程,到了欧洲一看阿尔卑斯山的山势走向跟植被,我就理解它怎么形成的,它的石头将是什么样,我可以推断,我可以推测。这就是我们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格物致知,这是中国认知论的三个阶段。
知其然就是知道有这么回事;知其所以然,就是问为什么,然后驾驭规律。这不是简单的十万个为什么,而是不断地探索,不断地给自己提问题,找到背后的规律。
AI是代替我们重复的劳动,而人的脑子还能不断地在反思。打个最简单的比方,一个人脑子有时候会天马行空,哪怕就说的不好听,这个人脑子有点神经病,大家想的1+1=2,他想的1+1=5,这个AI出不来的。而人可以想,人可以这么思考的,也就是我们说的天马行空。
此外,作为中国工业设计专业的开创者,柳冠中教授还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